海產或含毒素

由於抽驗及監管不足,有毒或帶有害化學物的海產可能輕易流入市場。

在香港,市面上的海產曾被發現含有多種毒素,如重金屬、孔雀石綠等:

1. 重金屬

有關規例

《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第132V章
禁止售賣含有過量指定金屬的食品

罰款港幣五萬元
及監禁6個月

2. 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通常於養殖魚類中發現 。
抽樣檢測也曾在新鮮青斑(2020)老虎斑(2020)生魚(2021)及罐頭鯪魚(2015)中發現孔雀石綠。

於2019年,研究人員曾在桂花魚及魭魚等淡水魚中發現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不但能導致肝臟及甲狀腺中毒,更可破壞基因。

有關規例

《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
禁止出售含有過量有害物質的食品。根據條例,任何食品均不得含有任何孔雀石綠。

罰款港幣五萬元
及監禁六個月

3. 多氯聯苯 (PCBs)

有關規例

《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54條)
列明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品均應適宜人類食用。

4. 痲痺性貝類毒素

 

2007年的抽樣檢測曾在新鮮帶子中發現能導致痲痺性貝類毒素。
於2021年,有一家庭在進食網上購買的海螺後出現痲痺性貝類中毒症狀。
嚴重的痲痺性貝類中毒能導致頭痛、頭暈、甚至吞嚥及言語困難、癱瘓、死亡。

有關規例

《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 (第132章第54條)
列明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品均應適宜人類食用。

5. 雪卡毒

多個珊瑚魚(即生命週期依賴珊瑚礁的魚種)物種均能導致雪卡毒中毒。過去曾導致中毒的珊瑚魚類別包括,石斑魚、鱲魚、及油𩺬等。
雪卡毒中毒能導致嘔吐、嘔心、肚瀉、以及腹部疼痛。
嚴重中毒的個案更能導致低血壓、心跳減慢、呼吸困難。

有關規例

為避免雪卡毒中毒案件發生,食物安全中心鼓勵業界在入口或販賣活珊瑚魚時應加倍小心。

重金屬於食物中最高的合法含量

請參考下列表格:

金屬雜質食物最高含量
魚類;蠔;蟹;明蝦和小蝦1
水生動物(魚類除外)0.5
魚類;魚油0.1
海藻1
魚類0.1
甲殼類動物;雙殼貝類軟體動物;
頭足類軟體動物;腹足類軟體動物
2
魚類;蠔;蟹;明蝦和小蝦1
水生動物
(魚類、甲殼類動物及雙殼貝類軟體動物除外)
1
魚類0.3
甲殼類動物0.5
雙殼貝類軟體動物1.5
水銀(甲基汞)魚類0.5
水銀(總汞)水生動物(魚類除外)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