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Oakley, 香港康得思酒店 Alibi 餐廳總廚

「每個香港人平均每年會食用大概70公斤海鮮。香港共有七百八十萬人口。如果我們維持這的水平,這個不負責任的消費模式會導致未來沒有海鮮。所以,我會選擇可持續的海鮮並放在我們的餐牌裡,我覺得我有義務這樣做。

如何作出改變?

我覺得很簡單,有很多組織去監察漁業活動和它們是否環保,所以你可以去參考他們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海鮮指引,你也可以在香港各超級市場找到環保認證的海鮮產品,例如 Taste,惠康和Marketplace 。那些擁有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和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 (ASC) 標籤的海產都是可持續的海鮮。

最喜愛的海鮮菜式?

我有兩款。在我了解到現今海洋和海鮮的情況前,我最喜歡的是藍鰭吞拿魚腹,但我巳不再吃了。因為藍鰭吞拿魚正在面臨絕種和過度捕獲的危機。為了確保這個物種的未來,我建議大家去尋找代替物種。我現在最喜歡的是來自阿拉斯加用味噌腌製的銀鱈魚。阿拉斯加銀鱈魚最美妙之處是漁民要遵從嚴謹的捕獲數量和魚類體形的限制,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捕捉未成年的魚。這令到鱈魚可以生長到它們可以繁殖的時候並且有機會去進行繁殖。我希望我的小孩最起碼可以看見我曾經看過的,再者,如果我們可以對我們的行為更負責任,或許我們能在未來的海洋裡看到更多的生物,看到海洋再次蓬勃,豐盛起來 。

選擇環保海鮮

環保海鮮標籤指南

網店指南

餐廳指南

街市魚指南

業界資訊